首页/ 佳图动态
【佳图推荐】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正义之战,山河铭记
九三阅兵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是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于202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2025年6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体安排,发布会上介绍,中国将于9月3日在首都天安门举行盛大阅兵式。
据悉,参阅的所有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如高超声速武器东风-17、鹰击-21,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无侦-7、无侦-10等。
此次阅兵目的是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大贡献,彰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彰显中国坚决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抗战历程综述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华民族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创造了弱国打败强国的光辉业绩。
20世纪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战争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结束,经过了十四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包括局部抗战和全国抗战两个时期。其中1931年至1937年是六年局部抗战,虽然军事行动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区,却是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它既是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对发动全民族抗战产生重要作用;而1937年至1945年是八年全国抗战,这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次决死的战争,其广度、深度、范围和影响都是空前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准备,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发展。
局部抗战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局部抗战兴起阶段(1931年9月至1932年12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兴起。中国共产党率先号召全国人民武装抗日,直接领导和推动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而这一时期,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同时侵犯上海,并炮制伪“满洲国”。在民族危亡面前,东北和上海等地区的爱国军民奋勇抗战,推动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是局部抗战发展阶段(1933年1月至1937年7月)。
1933年1月1日,日军开始进犯山海关,把侵略矛头指向了华北。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部分国民党军及义勇军激于民族义愤,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及绥远抗战。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妄图把华北变为第二个伪“满洲国”。为挽救民族危亡,促成全国抗战,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初步形成,为全国抗战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全国抗战时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
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战的高潮。全国抗战初期,中国国民党抗战比较积极,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是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战场,国民党军在淞沪、太原、徐州、武汉等会战中顽强抗敌,取得了台儿庄大捷等作战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抗日前线,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取得了首战平型关等作战的胜利;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大胆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独特的敌后战场。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图谋。
第二个阶段是战略相持阶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对中国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将战略重心转向敌后战场,实行以保守占领区为主的“长期战”的战略方针。随着日本战略重点的转移和诱降方针的实施,中国国民党一方面坚持了继续抗战,其军队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并组建中国远征军协同盟军作战,但其抗战在总体上逐渐趋向消极;另一方面实行“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磨擦事件,先后三次掀起反共高潮。中国共产党坚持持久抗战,继续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局面;敌后军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并发动了百团大战,抗击了日军主力,承担起全国抗战主战场的重担。在日军残酷的“扫荡”、“蚕食”和“清乡”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实行对敌斗争等“十大政策”和“敌进我进”方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战胜了严重困难。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和中国战区的建立,长期坚持独立抗战的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
第三个阶段是战略反攻阶段(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和日军逐渐失去战略主动权的形势下进行的。中国对日战略反攻包括局部反攻和全面反攻两个阶段。从1943年7月开始,八路军揭开了局部反攻的序幕。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1944年春,日军为挽救其在太平洋战场的颓势,发动了打通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继续奉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及保存实力的避战方针,致使正面战场严重失利,造成豫湘桂作战的大溃败。为了“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其后亦称解放区战场)广大军民向日、伪军连续发起局部反攻作战,大量消灭敌人,收复了大片国土。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的反攻作战,收复了滇西、缅北广大地区。1945年5月德国战败投降后,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苏联随后声明加入),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在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的情况下,从8月9日开始,中国解放区战场对日、伪军展开大规模全面反攻,取得了辉煌战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同盟国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9月3日被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抗日战争,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铭记抗战历史
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落后就要挨打,软弱就会被欺。近代以后中国落后挨打、受人欺辱的历史教训刻骨铭心。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入侵,使中华民族陷入亡国灭种的境地。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团结力量。大家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汇聚起万众一心、勠力同心的民族力量。
缅怀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全体同胞以“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当时的一篇报纸社评这样写道:“今天南北战场上,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赴国难,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抵御外侮的伟大篇章。
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也历来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给我们留下的最宝贵的启示,就是必须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侵犯,同时任何力量也不能动摇我们坚持和平发展的信念。和平来之不易,和平必须捍卫。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我们要以史为鉴,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开创未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战斗旗帜,领导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积极推动、坚定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提出和实施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的根本所在,必须毫不动摇、始终贯彻。